导航: 首页教育培训案例说法

临床思维与医疗事故 -- 满足于已知

日期: 2009-02-04
    通常误诊还包括有漏诊,即诊断不完全。对兼有数病的病人,医生只诊断出了某种疾病而遗漏了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。还有的是诊断出了疾病的某些现象,但对疾病的本质、病因、病变的确切部位未作出诊断。这在误诊病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。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,从思维方法上分析,主要是满足于已知所造成的。
    在临床中,许多复杂的疾病现象、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及缺乏特殊意义的化验结果像幽深的迷宫一样,阻碍着医生的诊断,一些罕见的、尚未认识的疾病,更常常使医生苦思冥想、抓不住要领而成为及时诊断的障碍。
    临床医生通过对某些症状体征的分析,一旦确立诊断,投入了治疗,就容易满足起来,会放松对诊断的继续思考,常在病情发生了明显变化时再回过头来考虑,发现原来的诊断是不全面的,但这时医疗事故已经形成。
    如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发生视网膜视乳头水肿,视力模糊,就诊于眼科时,眼科医生可能仅满足于“中心性视网膜炎”、“视网膜病变”的诊断,不再继续追踪其原因。对肺癌合并感染的患者仅满足于“炎症”诊断而给予抗炎治疗。这种误诊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:   
     1、按已确定的诊断选用治疗方法,在未取得预期的疗效或病情有所加重时,由经治医生重新考虑原来的诊断,进一步检查,发现新线索时,及时纠正错误诊断或增加新的诊断;
     2、已经诊断的疾病并非主要疾病或不是疾病本质,所选择的治疗方法无效或病情有所加重时由于拖延了治疗,使病情恶化,导致不良的后果;
     3、经过治疗后病情暂时好转,但不久又复发。到另一个医院就诊,新接诊的医生也可能在已有诊断的基础上继续满足于原有的诊断,仍投以非针对性的治疗。如此病人多处求医,长期误诊误治。
    案例 1
    男性,37岁,因右下腹疼痛并阵发性加重3小时,伴发热、恶心、呕吐急诊住院。查体:体温39℃,急性病容,痛苦貌,腹平坦,未见肠型,右下腹轻度肌紧张,触痛明显,反跳痛(+),肠鸣音活跃,白细胞计数15×10.9/L,中性0.90。诊断“急性阑尾炎”,即行阑尾切除,未查回盲部。
    术后第2天,患者体温仍39℃,右下腹痛无明显减轻,腹胀伴恶心呕吐,呕吐物为肠内容物。第3天出现阵发性右下腹绞痛,检查见全腹膨隆,叩诊鼓音,右下腹闻及气过水声。腹片见多个气液平面。经补液、胃肠减压保守治疗,无效,症状行性加重。  术后第4日,被迫再次行剖腹探查,术中发现距回盲部20cm处的回肠嵌盲旁隐窝内,已无法还纳,切开周转腹膜皱壁,松解肠管,因部分肠壁缺血性坏死,作肠段切除,同时封闭疝囊口,术后再详细询问病史,患者诉说右下腹阵发性腹痛伴有包块形成已2年余,腹痛缓解时包块消失。
    此例医疗事故,主要是满足于阑尾炎的诊断,以切除阑尾为满足。术中虽已发现阑尾炎症与临床表现不甚相符,但仍未进一步探索,以至再次开腹。
    案例 2
    男性,17岁。10年前,误将梨蒂吸入气管,当时即剧咳,但未能咯出。以后症状减轻。12岁时曾因咳嗽咯痰、发热并咯血诊断为右肺肺炎,经抗感染治愈,以后肺部感染反复发咳黄白色脓痰,用消炎药治疗,症状均缓解。
    今年4月再次发生肺部感染,右侧胸闷,阵咳,咯血约100ml,同时咳嗽,咳黄色脓痰,经止血、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消失。
于2个月后行支气管碘油造影,确诊为“右下肺基底段支气管扩张”。于7月27日在全麻下行右下肺叶切除术。术中见右中下肺叶支气管管腔中有梨蒂被纤维组织包裹,周围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,术后恢复顺利。
    本例医疗事故时间长达10年。在此期间曾反复感染,多次就诊住院治疗,但经治医生都满足于已有的诊断。试想10年中只要有一次不仅满足于抗炎治疗或者在抗炎后行支气管镜检查,都会有明确诊断的可能性,即使在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决定手术之前作一次支气管镜检查,也许能使病人避免一次外科手术之苦。
    可见,满足于已知的这一片面的思维方法对诊断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。
预防保健:84712717 健康体检:64731921 医疗咨询:64750202 口腔咨询:84780581 行政办公:64707662 医疗投诉:64731921
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65 京ICP备05082545号